移動設計,移動應用導航模式設計方法(4)
移動應用的導航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路標或者地圖的作用很類似。它是應用軟件的虛擬框架,對用戶具有指示標識以及識別的功能。
如何要讓用戶在使用中迅速掌握應用的框架結構,并且獲得良好的體驗,導航的設計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相信做設計師的都看過《移動應用UI設計模式》這本書,但由于行業(yè)發(fā)展太快,里面的介紹的導航模式已經發(fā)生很多變化。并且很多觀點已經過時。
舉個例子:比如該書中介紹的“頁面輪盤式”導航,只能作為次級導航,而且說“頁面輪盤式導航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頁面超過8 個,最好考慮使用列表菜單式導航。”
以現(xiàn)在觀點來看這些都是錯誤的。
比如:最美應用就用頁面輪盤作為主要導航模式,并且頁面遠遠超過了8個。
那么現(xiàn)在我們切入正題,如何來設計導航模式?
首先用什么導航模式,取決于產品的信息架構及用戶的需求,APP的導航應該與應用的結構和意圖相契合。一個好的設計,用戶是不會注意到導航本身的,用戶關注的是產品信息和功能使用。
《IOS人機界面指南》把導航分為3類(注:個人認為這種分類方式,最為簡潔而且有邏輯性):
1-1層級式之列表:
最常見的導航模式之一,即可作為主導航模式(例如:IOS自帶設置;IOS端QQ郵箱),也可以作為次級導航模式。
列表菜單很適合用來顯示較長或擁有次級文字內容的標題。
這種導航結構清晰,逐級引導用戶,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的定位去到對應的頁面。
缺點:用戶想要切換其他頁面必須先返回。
1-2層級式之抽屜式:
抽屜式導航的實質就是隱藏掉非核心的操作與功能,讓用戶更專注于核心的功能操作上去。但應用主要的功能和用戶常用功能不能隱藏。
因為隱藏的側邊欄將會浪費掉大多數(shù)的用戶對于側邊欄中入口的潛在參與度和交互程度。除非當各內容項不需常切換時,才可以采用抽屜式導航。
舉例:比如以閱讀內容為主的APP——網(wǎng)易新聞;顯然,人們使用這個應用的最大目的就是閱讀新聞,還有常用功能就是回帖和看評論放在主頁面。而不常用的功能放在了抽屜頁?聪聢D:
2-1 扁平式——標簽式
標簽式是現(xiàn)在APP使用最多的導航模式。IOS標簽在屏幕底端,android標簽正常的應該放屏幕頂端(也有放底端的)。
當應用需要用戶頻繁的在不同分頁切換時,采用這種導航方式最為合適。
但在手機上標簽的數(shù)量是有限制的,一般不能多于5個。所以如果標簽過多,可以將標簽放通用標簽下。
此種導航適用于標簽數(shù)量不多,而且各個功能切換比較頻繁。
2-2 扁平式-宮格式
宮格式導航模式一般作為次級導航比較多,比如支付寶就是典型的標簽式嵌套宮格式。
但做主要導航方式不太合適。如果主導航模式的話,首屏只有導航而沒有實際的內容,和以內容為核心的要求相悖。
此種模式主要適用于:應用功能較多,較分散,并切各個功能之間沒有交叉。主要作為次級模式,或放主頁作為功能入口。
3-1輪播式
輪播式導航頁面簡潔性,操作也是最方便的。但是不能夠快速的定位對應的分頁內容。
輪播式完美體現(xiàn)了以內容為核心的設計理念。一般以獲取簡單信息為目的應用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典型例子就是IOS自帶應用天氣。
最美應用也是輪播式
3-2隱喻式
隱喻就是用虛擬軟件來模擬現(xiàn)實中存在的物體及其操作體驗。
例子:手機上的指南針,可以設計成模擬真實指南真的表盤。右邊是一個節(jié)拍器的應用,節(jié)拍器是什么,請問度娘。右邊的節(jié)拍器完全模擬了真實節(jié)拍器的界面和操作方式。這個就是隱喻式的使用。一般使用此種方式的都是一些工具類的小應用。設計時直接模擬真實物體的操作方式即可。
3-2陳列式
陳列館式的設計通過在平面上顯示各個內容項來實現(xiàn)導航。注意此種導航模式和宮格的區(qū)別:陳列式直接顯示的是內容,而宮格式顯示的只是功能入口。
舉例:IPad上的Pinterest(不知道這是什么??看看花瓣抄的誰。。)
總結:
以上導航模式可互相嵌套,選一種作為主導航模式,其他作為次級導航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種導航模式。大部分應用都會嵌套幾種導航模式。到底使用何種方式導航,取決于APP的信息架構及用戶需求。
看大淘寶應用了哪些導航: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