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設計關乎過程,而非產品
好友原創(chuàng)翻譯的內容。未授權翻譯,僅作學習交流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文中的鏈接已經盡可能改為中文世界的鏈接(除了韓奉修仍然使用維基百科的鏈接,不一定能打得開),視頻也重新上傳了。
原文地址:http://blog.jaredsinclair.com/post/97655887470/good-design-is-about-process-not-product
設計師的工作過程決定了最后產物是平庸還是卓越。天賦和訓練都不能替代良好的設計習慣。好的過程可以掩蓋許多天賦和技巧上的短處——反之則不然。好的過程可以幫你做出自己最好最獨特的作品。壞的過程則讓你疲倦,或是做出一些無聊又陳腐的東西。
要行成一個健康的設計過程,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模仿你所崇拜的設計師。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一些從我自己喜愛的設計師,或是一些其他領域的智者那里借來的建議。
這篇文章的長度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它也許本可以被分成許多小文章,不過把這些來源五花八門的建議放在一起會更有意思。好的建議往往不期而至。
簡單來說……
下面這個列表是這篇文章的簡短版本。這幾句話并不是拿來溫暖你的雞湯,而是潑在你臉上的冷水,勇敢面對吧!如果你能嚴肅對待這些問題,就能夠重塑你的工作方法——不論你是單干還是團隊工作。
- 關注你的過程,而不是最后的產品。
- 把你工作中的“創(chuàng)意模式”和“執(zhí)行模式”正式地分開。
- 延遲決策,直到不得不做出決定為止。
- 設法縮短修訂版本之間的間隔,比擔心不能在結點之前完成項目更加重要。
- 重新設計是設計的本質。
- 恪守自己的設計原則,但要靈活地去應用。
垃圾桶
這篇文章的標題可不是《難以置信!成為一個好這設計師就這三步!》。要是做一個好設計師這么簡單的話,豈不是所有人照著這張清單就能成功了嗎?
每當我看到能啟發(fā)自己的設計時,我會嘗試想象著自己在做這個設計。但是有很多次,我不得不被迫從這種空想的練習中跳出來,因為我搞不清其他設計師是怎么做好這些作品的。為此,我失去信心,就好像他們之間守著什么秘密知識一樣。
很久以后我才意識到自己找錯了解決問題的方向。我是想從“結果”開始,逆流而上去尋找設計的源頭。然而,事后諸葛亮,以這個角度來看,所有的決定都會顯得理所應當。因此,那些沒有體現(xiàn)在最后產品中的調整、轉折或是困境,我便無從得知了。不過當我轉換視角,去學習設計的過程以后,這些問題便都清楚了。
“如果你想學好設計,就去看看好設計師的廢紙簍。”
當你開始學習另一個設計師的垃圾時,你才能解封她工作的過程。一個最后被拋棄的想法之前會有多少次迭代?在試圖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少種解決方案? 萊昂納德·科恩曾寫過:“詩是生活的證據。如果你活得如火如荼,詩就燒成灰了。”任何創(chuàng)意活動中,最后成型的“結果”,只不過是一路工作所“燒”出來的灰塵,所堆積出來的東西罷了。
健康的設計過程
什么才能讓設計過程健康起來?對這個問題我有一些實用的回答。這些回答的來源各種各樣。順序不分前后:
1.關注過程,而非產品。關注你工作的質量,而非花在上面的時間。如果這么做,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會比你想象得還要快得做出自己最好的作品。
2. 開放 vs. 封閉。開放(創(chuàng)意模式)和封閉(執(zhí)行模式)應當被清楚、正式地分開。要練習能在兩個模式之間自由切換。
3. “猶豫不決”。不到最后期限,不要作出決定。“決定”本身并沒有價值。
4. 設法縮短間隔,不要盯著結點。設法縮短修訂版本之間的間隙,這樣做比起擔憂是否能在結點前完成項目,對你的生產力更有好處。
5. 重新設計才是設計的本質。深呼吸,伸展你的四肢,然后準備一遍遍地重復同樣的工作。不要把第一版——甚至是第二版——當做最后的版本。
6. 恪守原則,靈活應用。 有主張的設計只有在規(guī)范的框架下才有用,而且還需要去靈活的應用這些準則。
讓我們來詳細討論每一條。
1. 過程,而非產品
我一直持續(xù)不斷的從喬·海姆斯的 Zen in the Martial Arts(《武術中的禪》)(感謝酷友“梅樹下醉歌”指正翻譯)這本小書獲得靈感和啟發(fā)。海姆斯是一個旅行家,后來對材料藝術綻放出無比的熱情。不過,他的這本書書除了偶爾提個一兩句以外,和禪與材料藝術都沒什么關系。這本書真正的樂趣所在在于其所提供的大量實用的智慧。
下面這段話是我最喜歡的片段之一的完整摘錄(需要強調的地方加粗了),這段文章闡述了為什么關注過程,而非最后的產品,卻反而能夠在讓你在兩方面都成功的原因:
---
韓奉修(音譯,???)師傅是一個中等身高,留著一頭鐵灰色頭發(fā)的韓國人。他的一言一行都相當有威嚴。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材料大師, 他在韓國從他的師傅那里學來合氣道(hapkido),而他的師傅又被一長串其他師傅教導過。韓師傅的講習會不僅是一次訓練,也是人生中的一課。每次離開他的道場時,我總覺得自己變得更充實了些。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