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入門實例:模擬簡單的竹簡(7)
最終效果
1、新建一個1024 * 768像素的文件,背景設置為白色,前景設置為黑色,然后執(zhí)行:濾鏡 > 渲染 > 云彩,讓云彩分布均勻,可以多按Ctrl + F嘗試幾次,效果如下圖。
2、執(zhí)行:濾鏡 > 雜色 > 添加雜色,平均分布,勾選單色,數量為:10,再執(zhí)行:濾鏡 > 模糊 > 動感模糊,角度為:90度,距離拉到:999像素,接著執(zhí)行:濾鏡 > 銳化 > 銳化,重復執(zhí)行一次,效果如下圖。
3、用矩形選框工具選出紋理比較清晰的地方,按Ctrl + J復制出來,添加圖層樣式,斜面與浮雕,大小為2,其它設置不變,并調整色彩平衡,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效果如下圖。
4、新建圖層3,前景色設置為黑色,選一個50像素左右的柔角畫筆,降低不透明度,把圖層1載入選區(qū)后在圖層2上涂抹兩邊,并降低不透明度,再新建圖層3,前景色改為白色,在中間豎著涂抹一些,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疊加”,同樣降低不透明度,效果如下圖。
5、蓋印三個圖層,在背景層上面新建一層填充黑色,只打開背景圖層和蓋印層,把蓋印層復制移到最左邊,復制一層,自由變換拉開一點距離往右移放在合適的位置,Ctrl + Shift + Alt + E讓竹片鋪滿整個畫布并把所有竹片蓋印出一個圖層,效果如下圖。(這一步操作主要是把上一步做好的單一竹片,復制平列排好,可以選擇自己的方法去復制,作者的可能有點復雜)。
6、新建一個圖層,前景色設置為:50%灰,背景色設為90%灰,執(zhí)行:濾鏡 > 渲染 > 云彩,確定后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再新建一層,執(zhí)行:濾鏡 > 渲染 > 云彩,確定后執(zhí)行:濾鏡 > 畫筆描邊 > 強化的邊緣,邊緣寬帶為2,亮度40,平滑度10,把圖層混合模式同樣改為“正片疊底”,并適當降低這兩個圖層的不透明度,效果如下圖所示。
7、關掉背景層的眼睛同樣蓋印一個圖層,用色彩平衡調出自己喜歡的竹的顏色。
8、新建一個圖層,用自定義形狀工具,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屬性欄是填充像素,畫一個圖案,并復制出來一排,調整好位置后合并,再復制一層,把它移到最下面,上下合并,效果如下圖。
9、把花邊層載入選區(qū),關掉花邊層眼睛,回到竹片層,按Ctrl + J復制出來一層,添加圖層樣式,斜面與浮雕,方向下,大小0,投影距離為1,大小0,不透明度65%,效果如下圖。
10、新建一層用16個像素左右的硬畫筆在最左邊的竹片上畫兩個點,和每片竹片上都復制出來,合并以后復制一層放到下面,載入選區(qū)以后關掉圖層眼睛,回到竹片層,Delete清除,打出上下兩排孔,關掉背景層的眼睛效果如圖。
11、新建一個圖層,用矩形選框工具畫一個矩形,填充白色,添加圖層樣式,文字,圖案選擇抽絲圖案,調整一下深度和縮放,點確定,取消選擇,效果如下圖。
12、用矩形選框工具,框選出紋理像繩子的部分,反相,清除調,自由變換旋轉90度,效果如下圖。
13、添加圖層樣式,內發(fā)光,顏色為黑色,調整大小,讓繩子有立體感,顏色自選,接著執(zhí)行:濾鏡 > 模糊 > 高斯模糊,數值為0.4左右。
14、用矩形選框工具款選出多余的部分清除掉,載入繩子層,新建一層,前景色為黑色,用柔角畫筆降低畫筆不透明度清除兩邊,降低圖層不透明度,再新建一層,前景色改為白色,在中間豎著涂抹一下,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疊加”,同樣降低圖層不透明度,合并繩子層和上面兩個圖層,效果如下圖。
15、每個竹片上都復制出來繩子,調整位置和平,再復制一層放在下面,添加圖層樣式,外發(fā)光,顏色為黑色,模式為“正片疊底”,大小為1,點確定,再復制出來一層,把它移到竹片層下面,并用方向鍵往右移動合適位置,完成最終效果。
- 相關教程
- TA的教程
- 收藏
- 返回
- Photoshop入門實例
- ps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