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技巧:探索Ctrl+A隱藏圖的原理(4)
看到很多大家發(fā)出的隱藏圖,很感興趣,也研究了一下,經過一番探索,總算搞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寫出來跟大家共享,一起探討探討(當然,不知道以前是不是有人寫過了,因為我自己沒有找到)。v
一、Ctrl+A到底是什么
對于文字呢,就簡單的使用了反色,就如大家看到的選擇區(qū)域是黑底白字(白底黑子的反色)。
而對于圖象被選擇的與眾不同呢如何表示呢,微軟選擇的方法是讓圖像看起來好像被罩上了一層半透明的深色.
而正是這種效果無意中留下了今天我們能夠津津樂道的隱藏圖的效果出現(xiàn)的可能。
二、為什么能夠出現(xiàn)隱藏圖形呢?
如果我們使用photoshop來制作這種選擇效果的時候我們大可使用透明圖層等方法來解決。但是,這些方法都是比較耗費資源的,操作系統(tǒng)使用這種方法得不償失,因此微軟使用了另外一種方法來實現(xiàn)這種效果,那就是將整個圖像中一半的點變成一種統(tǒng)一的深藍色。
這樣一來,我們看到的選擇圖就好像蒙上了一層真正的深藍色,這種做法簡單、耗費系統(tǒng)資源極小,在解決選擇圖像反色這種對圖像資源要求不大的問題上實在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這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半透明,因此就出現(xiàn)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有趣現(xiàn)象。
如果我們將一張圖形中被選擇后會被變成深藍色的點刪除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1、圖形的亮度、透明都下降,變成了一張相對可見度低下的圖形
2、圖形的被選擇效果絲毫沒有變化,從被選擇后的效果看,它和被抽線前的原圖沒有沒有任何的區(qū)別.
那么,當這張抽去了一半的,看起來暗淡的圖形覆蓋在一張漂亮、艷麗奪目的圖形上會有什么效果呢?如果被抽線的圖再通過一些處理使它的對比度或透明度降低,下面那張背景圖的醒目圖案集中了人們大部分的注意力,人們會覺得有些不大對頭,但是由于人視覺的習慣,人們會很難看出被隱藏的圖形。
現(xiàn)在圖像被選擇了,隱藏的圖形以清晰的面孔顯露了出來,達到了我們要的效果。這種效果是否是應用了人們視覺習慣上的生理學原理呢,我不是很確定,不過想來應該是有的吧。
三、究竟應該如何制作呢?
在明白了原理以后,要搞清楚如何制作這種圖形就不困難了,我們只要做三件事情
1、制作一個被抽色、變暗了的圖形
這個圖形你可以隨意的選擇,但是在制作的時候要一定要注意下面的這點要素:
系統(tǒng)自動填充的深藍色是從左上角第一個點開始每隔一個像素充填的,因此在刪除一半的像素的時候,一定要從這個點開始抽去,如果抽取錯了,那選擇的時候要顯示圖形的所有點都會被深藍色遮住,就會出現(xiàn)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效果(也就是“殲滅機”那張圖片的效果)
2、找來一張鮮艷的、用來吸引人們注意力的背景圖
這張圖要鮮艷,足夠吸引注意力,否則就很容易在原圖上看出選擇后的樣子。
3、把變暗了的圖形放在鮮艷的圖形上面
如果你想要很隱蔽的效果,那么可以降低一下上面的圖層(抽色的圖層)的亮度和對比度(不提倡降低透明度,會影響選擇后的效果),以達到更好的隱藏效果。
這樣,一張可以顯示隱藏圖形的畫就做好了:)
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把隱藏圖降低透明度并將背景圖也抽掉一半的顏色的,這樣做不會對隱藏的圖形有太大好處,反倒會減少原圖的顯示效果。
大家就討論討論!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的!說的不好就跟我說!
Ctrl+A就是所謂的select all,為了表現(xiàn)出來被選擇的區(qū)域,需要把表現(xiàn)的區(qū)域使用一定的方法標定出來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