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效果,二維空間如何塑造一張具有三維立體感的照片(4)
常常由于光線問題,及被拍物體角度問題,得到的片子顯的沒有立體感,今天這篇教程詳細講解如何使一張照片變的有立體感,一起來看看怎么塑造出來的吧。
最終效果圖:
而側光、側逆光、側順光的物體,立體感就會比較強烈。
同樣都是熱氣球,為什么逆光的熱氣球會顯得非常平面,而側光的熱氣球卻立體感十足呢?
要理解立體感的來源,我們需要再次從美術中汲取營養(yǎng),那就是三大面五調子。
三大面五調子起源于西方素描體系,表現(xiàn)了物體受光后的明暗區(qū)域劃分,是表現(xiàn)立體感的重要手段。
三大面指的是亮面、暗面和灰面。
亮面是物體受光線直接照射的一面,在圖像中一般是最亮的淺灰色、白色。暗面是背光的一面,所以一般是物體最暗的部分,顯示出黑色、深灰色;颐娼橛诹撩婧桶得嬷g,一般是側光或者光線間接照到的部分,在圖像中一般為中灰色。
一個物體有了亮面、暗面和灰面三大面之后,立體感會大大提升。而且亮面、暗面的亮度對比越強,光線立體感越強烈。
比如下圖是一個球,由于球的各個區(qū)域都是一樣的亮度,所以看起來是非常平面的。
我們要后期增加它的立體感,只需要通過加深減淡工具,讓球的內部產生三大面就可以了。
我們可以使用加深工具,壓暗球的左下角,讓球有了暗面。使用減淡工具,提亮球的右上角,讓球有了亮面。亮暗面交界的地方,自然過渡形成了灰面。
后期繪制三大面之后,球終于有了立體感。
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提亮右上角,壓暗左下角,提高亮面與暗面的明暗對比度,從而強化球的光影立體感。
所以我們要后期增加立體感,技術非常的簡單。只需要用加深減淡的辦法,畫出或者強化物體的亮面、灰面和暗面就可以了。
下面一張照片,是巴基斯坦著名的川口塔峰,但是現(xiàn)在照片立體感還不夠強烈。
所以后期我用加深減淡技術,提亮下圖中用“1”標出來的地方,強化甚至創(chuàng)造出物體的亮面,壓暗圖中“3”標注的區(qū)域,后期進一步降低暗面的亮度。“2”所標注的區(qū)域,則自然的處理為了灰面。
有了對比更加突出的三大面,無論是云層,還是雪山,其立體感都大大增強了。
上面的三大面只考慮了單個物體本身。在很多的情況下,物體還會和周邊物體相互作用,因此除了三大面之外,物體還會有更加豐富的明暗層次,那就是五調子。
五調子中,高光是物體最亮的點,是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類似于三大面中的亮面。在一些光滑的物體表面,高光會特別的突出。突出物體的高光,不僅可以強化立體感,還能增加物體的質感。
亮灰類似三大面中的灰面,是間接受光的部分。
而物體的背光部,則分成了反光和明暗分界線。反光區(qū)域雖然處于背光側,但是由于周圍其他物體的反射光照射,也會有一定的亮度。我們在后期時,合理的在暗部中增加反光,可以讓物體顯得更具體積感。
明暗分界線,則是亮部到暗部的轉折區(qū)域,一般是一條黑色的帶狀區(qū)域,在物體中表現(xiàn)為最暗的地方。
除了物體本身之外,五調子還增加了投影。投影是物體本身遮擋光線后,在其他物體上產生的陰影。
投影其實是用畫面中的其他物體,解釋了物體本身的立體感,會讓物體顯得更穩(wěn)重、真實。在強烈的光線下,如果一個物體在近處的地面、墻壁上竟然沒有投影,就會顯得特別的浮、非常的假。
下面一張英國巨人之路的照片,你會感覺前景的石頭非常的立體,遠遠比前面三大面的幾張樣片更加立體。這是因為這些石頭,還有5調子的更加細膩刻畫。
石頭的“1”所在區(qū)域,是石頭的高光部分,濕潤的石頭反光屬性優(yōu)秀,所以即使高光部分在后期被大大的提亮,也還是顯得比較自然。而“2”標注部分,因為不是受到直接的光線照射,所以屬于石頭的亮灰部分。
畫面中的“3”和“4”,標注的是石頭沒有受光的暗面。
真正讓上圖中石頭立體感進一步提升的,還是反光和投影。石頭上“5”號區(qū)域,因為緊鄰旁邊石頭的亮面,所以有一些輕微的反光。進一步強化突出反光,可以讓石頭立體感更加突出。
而“6”、“7”標注的,則是石頭在旁邊石頭上的投影,投影的存在更是極大的提升了立體感。
理解了三大面五調子,攝影師就掌握了提升照片立體感的鑰匙。運用加深減淡工具,后期塑造照片的立體感其實很簡單。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