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扁平化還能撐多久?
擬物化——藝術模仿生活
喬布斯喜愛擬物化設計,他認為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用戶更加輕松地使用這些軟件,因為用戶能立刻知道這個軟件是做什么的。當蘋果系統(tǒng)大行其風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在界面上堆滿類似現(xiàn)實世界的東西用戶就能輕松學習,結果,設計師創(chuàng)造的界面像辦公室一樣,有桌子、文件柜、電話機;或一摞紙,或帶著符號和街道的建筑。但是近些年來,傳統(tǒng)辦事的流程都被搬到app上來使用,擬物化的生活場景使目標流程迂回曲折,大量信息、過多的層級在擬物化設計中不堪重負,讓用戶無法沉浸在完整和諧的視覺流之中。
上圖是微軟1995年時的突破性創(chuàng)新產品,曾打算用它代替Windows 3.X界面,沒趕上那一年,想想也是崩潰的。
模擬生活場景的app,要透過種種特效來判斷事物的本質,想想也是蠻辣眼睛的。
那么是否擬物化過時了?
no,在一些功能單一、層級較少的應用中,擬真設計將被保留,例如ipaid彈鋼琴,或手機游戲中,因為它不會給用戶造成負擔,而且由于和現(xiàn)實世界相似,擬物化在此更易于使用和理解。
扁平化設計走向了新時代
隨著android、windowsphone和ios7的降臨,我們正式進入了交互設計的后隱喻時代,F(xiàn)代設備的用戶界面(UI)以內容和數(shù)據(jù)為中心,更專注于簡單,整潔的二維平面及界面,把UI控件的認知度降至最低。
windowsphone 的Metro Design才是正宗的扁平化設計,簡潔明亮的顏色,不同功能間用以對比鮮明的色彩區(qū)分。
而ios是看似扁平卻有層次的設計,包含漸變和毛玻璃效果等微妙的處理。
而andriod的material design 則是材料設計。模擬紙片層疊、合并、分離,擁有現(xiàn)實中的厚度、慣性和反饋,同時擁有液體的一些特性,能夠自由伸展變形。
現(xiàn)在正在流行什么呢?
扁平化+擬物化=“準”扁平化設計?
準扁平化整體上趨近極簡主義設計理念;{仍然是扁平風格的,但會在設計方案中添加一種,一到兩種主色調,且僅添加一種特效,無論是陰影也好、梯度也好……
這種設計風格比嚴肅的扁平化更加靈活。設計師們喜歡它,因為可以添加深度和紋理;用戶喜歡它,因為它能有助于直觀的交互。但反過來,也有設計師不喜歡它,因為“準”扁平風格是另兩種風格的混合體,缺乏明確的定義,會覺得它不倫不類。
不過這是目前很流行的設計,連material design也開始越來越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走了,ios似乎朝著安卓的方向走去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