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后期,用PS把前期是霧蒙蒙的照片變的通透清晰(2)
接著我們會運用Lightroom/ACR中的一個“黑科技”,那就是效果面板下的“去除薄霧”滑塊。(有的地方這個Dehaze滑塊也被直接翻譯為“去霧霾”,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工具,如果沒有的話需要更新你的Lightroom/Adobe Camera Raw版本啦)
去除薄霧工具其實也是對我們討論過的飽和度、對比度、清晰度等等進行調整,往左滑可以加霧霾,往右滑可以去霧霾。與我們直接調整照片的各項參數(shù)不同,去除薄霧工具背后的算法會重點關照照片中有霧霾、比較灰的地方,保護已經很清楚的地方,有一定的智能。
所以對不通透的照片,我們可以一開始就用去除薄霧工具進行初步的去霾,之后再進一步優(yōu)化。這里我把去除薄霧的數(shù)量提高到+40。
2 影調調整
影調調整對應了通透6要素中的前三個:
1)細節(jié)豐富
2)對比度和黑白場足夠
3)主體清晰
我們先要找回照片高光和陰影中的細節(jié)。這里我把高光-100,陰影+100,照片中很多原來過亮或者過暗而不清楚的細節(jié)就找回來了。
對比度和黑白場足夠的照片才會顯得通透。所以這里對比度+20,讓照片的反差更加明顯,同時黑色-60,讓照片中最暗的部分成為純黑色。當照片最暗的地方仍然是深灰色的時候,一般我們就會感覺照片蒙了一層霧霾一般。 只有照片中黑色的地方足夠黑,白色的地方足夠白,這種霧霾感才會消失。
天空和遠山因為亮度過高,有點霧蒙蒙的感覺。這種感覺雖然讓照片顯得比較有層次,但是也讓我們覺得照片不夠通透。所以我用一個漸變?yōu)V鏡,曝光-0.5,高光-100,從上往下拉覆蓋住天空和遠山部分,降低了遠處的曝光,讓雪山和天空的細節(jié)更清晰。
通透的照片應該是清晰的,特別是主體要清晰。我把清晰度提高到+8,先小幅提高照片整體的清晰程度。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